“以前总觉得监督不关自己的事,现在村里的大小事都能在村务公开栏里面看到,我们心里踏实多了。”谈及村里的变化,西平县二郎镇村民李大爷的话语中满是认可。这一变化的背后,是西平县纪委监委不断加强基层监督、提升治理效能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西平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加强基层监督的有效方法路径,聚焦基层监督难点、痛点、堵点,构建权力清单化、问责常态化的监督体系,以精准监督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为进一步织密监督网络,该县纪委监委构建了“县纪委监委+乡镇(街道)纪(工)委+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联动监督体系,实现监督力量下沉。县纪委监委定期对乡镇(街道)纪(工)委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提升其监督能力;乡镇(街道)纪(工)委则对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进行常态化管理和监督,确保基层监督无死角。同时,从“村务公开”入手,推行“阳光监督”机制,将村级财务收支、惠民政策落实、集体资产处置等群众关心的重点事项,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现村务公开常态化、规范化。
针对基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该县纪委监委聚焦惠民资金发放、集体 “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通过建立问题线索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坚持以案开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发力惩治“蝇贪蚁腐”,精准发现作风和腐败问题背后深层次隐患,同步推进监督促治、以案促改,切实看住“人”、管住“权”,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强类案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推动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提升转变,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避免出现责任空白、监督盲区,健全维护群众利益常态长效机制。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牢牢把握廉洁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将夯实“不想腐”基础作为推进基层“三不腐”机制体制建设的有效途径,统筹推动廉洁文化与乡土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找准本地文化特色与廉洁文化的结合点,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持续推出符合党员干部群众需求的廉洁文化产品。用好特色“资源库”,整合乡村清廉文化资源,打造出山镇廉政文化广场、郝刘廉政文化主题游园、李庄杨廉政文化长廊等群众“家门口”的廉洁文化示范点,将廉洁文化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发挥廉洁文化教育教化、成风成俗的作用,在“润物细无声”中涵养清风正气。
强化基层监督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举措。“我们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加大监督力度,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让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平县纪委监委 闫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