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党员干部要筑牢思想防线,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做政治信念坚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习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意义深远。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到时时刻刻严于律己,三省吾身,才能做到“四慎”,成长为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人民的好干部。
“慎”是由“心”字和“真”字组成,两字合起来,便是“抛开其他杂念,一心一意认真对待”的意思。古籍中有很多关于“慎”的解释,如《说文》中“慎,谨也”;《尔雅》中“慎,诚也”;《国语·周语》中“慎,德之守也”。“四慎”是党员干部的本分,也是修养与境界,更是牢记宗旨、永葆本色的责任。
慎独,“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出自《礼记·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谨慎自律,操行自守,不欺暗室。慎独,是儒家风范最高的修行境界,既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应当是党性原则的实践。“慎独则心安”,纪检监察干部做到慎独,就必须以身作则,表里如一。要切实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无被监督一个样,自觉遵守党纪法规,加强自我规范与约束,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不越底线,不逾规矩。
慎微,“慎微防萌,以断其邪”。“慎微”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意思是认真重视和正确处置细小的事情,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慎微,是要注重小节,不贪图小利,是党员干部自我净化完善、自我革新提高的必修课。“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纪检监察干部应当严以修身、诸事不怠。要正确识“小”,细节问题上不随便,自纠恶“小”,警惕防范细微错误,勤为善“小”,实干干实每件“小事”。于小节之中淬炼品格、洗涤思想,才能在大节上打铁成钢、作风过硬。
慎始,“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慎始”出自《左传》:“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意思是事情一开始的时候就仔细谨慎,不存侥幸之心,才能脚踏实地走好走远,免于误入歧途。慎始,是守住第一步、守住第一关,是党员干部坚守初心,永葆清正廉洁政治底色的“第一道防线”意识。“白袍点墨,终不可洗。”纪检监察干部要在思想上筑牢防线,保持纯洁初心。要不轻易被各种诱惑左右,不放任被功名利禄腐蚀,时刻头脑清醒,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时刻把规矩立在心间,把纪律刻在心中,以大恒心大毅力的精神把握党性修养的开头,奠定善终的基础。
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慎终”出自《诗经·大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没有一件事情是没有开始的,但是难的是有完善结局,越是临近结束的时候,越是要慎重地考虑事情的后果。慎终,是防止“功败垂成”的关键,是党员干部持恒坚守、砥砺前行,方能破除“末路之难”。“行百里者半九十”,纪检监察干部应当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需知“坚持”二字,知易行难,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口,虽已走过千山万水,更应保持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历史感,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自觉抵制不良侵蚀,保持一颗乘胜而上、积极作为的赤子之心。
一个懂得“慎”的人,不一定就是“完人”;但是一个不懂得“慎”的人,却一定是“瑕人”。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慎独助我们堂堂正正、慎微帮我们聚沙成塔、慎始使我们开好局起好步、慎终让我们守清本安底线。每位纪检监察干部都承载着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期望,要把“四慎”内化为行为习惯,自觉对标先进,不断慎思自勉,成为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新蔡县纪委监委 马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