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盯紧“三资”责任田 筑牢乡村振兴“防腐墙”
来源:上蔡县 发布时间:2025-04-15

农村集体“三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三资”规模不断扩大,但一些地方仍存在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乡镇纪委作为基层监督的“前哨站”,必须紧盯“三资”领域风险点,以精准监督护航集体“家底”,为乡村振兴清障护航。

聚焦“三资”监管漏洞,找准监督着力点。从近年查处的基层微腐败案例看,“三资”领域问题易发多发:有的村集体资金使用不透明,存在“糊涂账”;有的资产租赁暗箱操作,导致集体利益流失;有的资源发包程序不规范,滋生权力寻租空间。镇纪委要深入排查“三资”管理风险,重点监督在于资金管理方面,村级账户是否规范?收支是否公开?是否存在挪用、截留等问题?资产处置方面,集体厂房、设备等是否登记在册?租赁、转让是否经过民主决策?资源发包方面,土地、坑塘、水面等资源承包是否公开竞价?合同是否合法合规?

创新监督方式,破解“三资”监督难题。农村“三资”管理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传统监督方式往往难以深入。乡镇纪委需创新方法,提升监督质效。打造线上平台,推动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设,实现资金流向、资产变动、资源承包全程可查,让群众“指尖监督”。交叉审计+专项督查,联合农业服务中心、财政所等部门,开展村级财务交叉审计,避免“自己人查自己人”。“小微权力”清单,梳理村级“三资”管理流程,明确村干部权责边界,防止权力滥用。

严查违纪问题,强化“三资”领域震慑力。对侵占集体“三资”的行为,必须露头就打、从严查处。乡镇纪委要从严执纪,对虚报冒领、贪污挪用、优亲厚友等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案促改,通过典型案例通报、警示教育大会等方式,形成震慑,推动制度完善。保护干事者,区分故意违规与工作失误,为敢抓敢管的村干部撑腰鼓劲,防止“躺平式”管理。

管好农村集体“三资”,就是守住乡村振兴的“家底子”。乡镇纪委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盯“三资”管理关键环节,以有力监督促规范、防风险、护民利,让每一分集体资金、每一项集体资产、每一寸集体资源都在阳光下运行,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上蔡县无量寺乡纪委 董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