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时评

巷虽六尺 “让”暖人心

发布时间:2024-11-14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据史料记载:清朝大学士张英住宅旁有一小块空地,与吴家相邻,吴家建房时占用了张家的空地,张家人写信告诉了张英,张英看完家书后,并不赞成家人为争夺地界而惊动官府的行为,于是,便提笔在家书上批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人向后退让了三尺地基,吴家被张英的大度所感动,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了三尺地基,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称之为“六尺巷”。

古人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六尺巷”中蕴含的“谦和礼让”“和为贵”理念代代相传,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灵。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秉持着“谦和礼让”的处事态度,也许就能避免一次冲突、一场事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六尺巷”反映出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的宽容豁达,它体现了中华传统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更体现出为官者崇德重礼、修身齐家的官德品质,至今依然带给人们不尽的思索与启示。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应该学习“六尺巷”所蕴含的可贵精神品质。作为人民的公仆,纪检监察干部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注重官德修养和个人修养,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做道德风尚的引领者,以法律和道德约束自己,以德做人,以德服人,律己从严,舍利求义,权不为己所用,利不为己所谋,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做人。

礼之用,和为贵。礼让、谦让、容让、承让,传承今日的“让他三尺又何妨”——充分体现“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治理智慧。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可以从“六尺巷”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社会治理的源头活水,用心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相互礼让、以和为贵、倾听心声,就能利于解决纠纷。

透过现象看本质,处于新时代中的“六尺巷”精神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它倡导我们发扬谦和礼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相互礼让、以和为贵,接地气、有人气,有温度、有力度,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好民生问题,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万里长城今犹在,六尺巷子美名扬。为官当效张学士,让他三尺又何妨”,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芳草斜阳里,六尺巷依旧,张学士的礼让精神还在,丰碑犹存。(新蔡县纪委监委 张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