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莫忘公仆身
“五一”假期,风和日丽,我和家人一起去南阳看月季花。在参观南阳武侯祠时,大殿门前的对联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其中,一幅是曾任南阳知府的顾嘉蘅留下的“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另一幅是胡耀邦同志在参观南阳武侯祠时,有感于顾嘉蘅的对联而随笔题写的:“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昭示了共产党人应有的群众观、利益观。
讲解员介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曾专门引用胡耀邦这副对联,“我们纪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为民情怀。”此情此景,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今年3月,习主席访问意大利时,面对提问,目光沉静、坚定有力的回答“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动人情景。
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是我们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根本目的。从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到胡总书记的“心在人民、利归天下”,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无不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天职就是服务,为公履职、为民请命。党员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不管任何时候,不论干任何事,都要不忘公仆身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些都是“大道”,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始终走在“大道”上。
纵观党的历史,从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到今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人尝尽了艰难困苦,不惜牺牲一切,前赴后继奋斗。多少优秀儿女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无我”不单是理念,更是践行。从方志敏烈士“经手的款项,在数百万元”,却“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到焦裕禄他“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无我”已经深深融进他们的血液,铭刻到骨子里。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谷文昌到两次进藏、以身殉职的孔繁森;从生命不息、创新不止的罗阳到怀揣梦想与坚守、忘我奉献的天眼之父南仁东,无不是在用生命诠释着责任和担当。
历史告诉世人,为官不仅要清廉,更要有所作为,造福于民;现实召唤我们,为民莫忘公仆身,不仅要忠诚干净,更要担当尽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