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时评

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永葆清正廉洁本色

发布时间:2024-04-15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中,东汉学者王逸也曾说过“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宋代理学家真德秀提出“为官四事”,他将“律己”放在最前面,认为“凡名士大夫者,万分廉洁只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不廉之吏”。

以赤诚之心掸“思想之尘”。古语云“为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告诉我们不能太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要学会克制自己,收敛自己的心性。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手里掌握着权力,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关注乃至“围猎”的焦点,一旦放松了对初心的坚守,就会不知不觉越过法纪红线,本心失守,打开腐败缺口,违纪违规。因此,党员干部要自套“紧箍咒”、自架“高压线”、自守“防火墙”、增强“抵抗力”,筑牢思想防线,守住做人底线,不踩法纪红线。

以敬畏之心除“贪欲之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祸莫大于知足,咎莫大于遇得”,提醒党员干部要谨防“贪欲”之害,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党员干部要强化纪律意识,常怀戒心,心存敬畏,时刻自我警醒贪欲之害,培养、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坚守纪律底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恪守勤政、廉政原则,努力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以自律之心正“廉洁衣冠”。古人云:为政之要,贵在坚持,廉洁之本,贵在自律。为防微杜渐,党员干部要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绷紧纪律之弦,时刻自重自省,用好手中权,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友情账”,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保持清醒,涵养定力,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时时知敬畏,处处存戒惧,事事守底线,知责尽责、修身正己。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党员干部都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政治身份,正确对待手中权力,规范审慎用权,把权力晒到阳光的监督下,严守党纪国法和廉洁红线,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无愧于心,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西平县蔡寨乡 白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