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秋暖起来 让月饼甜起来
入秋以来,天气不再酷热难耐,递送文件之际忽见一宣传漫画,漫画中,一个名为“腐败”的白球正撞向“家庭”“前途”“事业”“幸福”等彩球,漫画底部“一击即破”四个大字令人振聋发聩。突然想到,中秋将近,千家万户合家团圆之际,却依然有很多“大老虎”与“小苍蝇”在狱中默默忍受着孤独,哭诉着无尽的悔恨,不禁感叹,只有身廉一世清,才可家和万事兴。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中华民族缅怀亲人团聚的传统节日,其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余年丰收、幸福。但如此佳节如此夜也是部分党员干部的麻痹大意期和腐败高发期,因此,中秋佳节期间如何杜绝收受礼品礼金、大吃大喝等歪风邪气,是摆在所有党员干部面前的一次大考。
节日礼穿“隐形衣”,“小礼”一收铸大错。
《礼记·曲礼上》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我国是人情社会,人们在节日中相互馈赠礼物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但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一方面,有些心怀叵测者正是在节假日期间以“这些是人情关系、礼尚往来、大家都这样、不打紧”的话语,让收礼官员们逐渐变得“心安理得、有恃无恐”,另一方面,一些廉洁意志不坚,党性意识不强的党员干部也以“犒劳自己”“他人可收,我也可收”为借口心安理得的接受这“隐形贿赂”,最终双方“宾主尽欢”,后在锒铛入狱之时,悔不当初。
自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反对“四风”、落实“八项规定”、严防“节日病”、杜绝“假日腐败”等态势蔚然成风,诸多违纪违法行为一批批地被曝光、被处理,党风政风也得到了极大的好转。但不能忽视的是,一些送礼者还给礼金礼品穿上“隐形衣”让行贿受贿变得隐蔽难察:如网上电子礼券、电子红包、电子消费券等新形“礼品”。这送礼的形式虽然变了,但是本质并没有变,都混淆了习俗和纪律法律界限,造成了不良影响,更使党纪国法沦为摆设,抹黑了我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面对穿上“隐形衣”的礼金礼品,花样翻新的行贿受贿方式,纪检监察机关也要与时俱进,要通过调整监督方式、调整监督策略和完善监督机制来彻底扼杀节日收礼送礼的不正之风,让歪风邪气无处藏身,让党内正气上升,社会风气上扬,让党风政风社风等为之一新。
餐桌腐败“旧顽疾”“家宴”变成避风港。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不仅培养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勇敢的民族性格,也衍生出了底蕴丰厚的饮食文化。但“无酒不成席,无席不成事”“酒桌办事,拉近感情”的观念在当今社会中依然颇有市场。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逢年过节以节日聚会、联络感情为名,行公款吃喝、权钱交易之实,各种铺张浪费、奢靡腐化现象频出。正是这种“普通家宴”“农家乐”“单位小火”“简单工作餐”等新的吃喝形式正成为“节日病”和餐桌腐败的避风港。不仅让节日相聚变了味,更造成了大量浪费。
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通过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使“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一些地方餐饮浪费、餐桌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必须保持高压以狠刹浪费腐败之风!
在“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的当下,要更好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就不能搞‘一阵子’‘大呼隆’,必须一锤接着一锤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只有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抓早抓小、关口前移,对违规吃请露头就打;只有建立长效机制,开展行动、雷霆出击,对公款吃喝主抓狠抓,才能防范这种官员在吃吃喝喝中迷失自我的温水煮青蛙现象,才能大力整治奢靡之风,才能推动社会清风形成。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宝,以突隙之烟焚”。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在全国人民分秒必争以挽回疫情期间经济损失的时刻,在中秋、国庆“双节”临近之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持之以恒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抓好作风整治,严防“节日腐败”和“四风”反弹,督促全体党员干部绷紧纪律之弦,廉洁清白过节,监督单位也应紧密结合新制度、新要求,认真学习红包礼金登记上交制度、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典型案例等有关内容,从而“正己身而后正人”,及时发现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中秋节合家团聚的氛围暖起来,热起来,让象征团聚月饼甜起来,香起来。(确山县纪委监委 杨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