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在德 廉洁在志
古语有云:“清正在德,廉洁在志;身有正气,不言自威;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意思是说:保持清正的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品德,恪守廉洁的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志向。自身有正气,不用多说自有威信。有公心则德行广大,无私心则品格高尚。
“清正在德”,强调品德修养是清正廉洁的根基。古往今来,品德高尚者往往能抵御诱惑、坚守正道。北宋包拯铁面无私,一生秉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信念,不阿权贵、不徇私情,以高尚的品德树立起为官清廉的标杆;明代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誓言,彰显出其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崇高气节。对当代党员干部来说,良好的品德修养是从政的“必修课”。若缺失道德底线,思想就会滑坡,行为便会失范。一些干部在利益诱惑面前迷失自我,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根源就在于道德观念淡薄,忽视了自身的品德建设。只有不断提升道德境界,涵养为民情怀,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植于心,才能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廉洁在志”,突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坚守廉洁的动力源泉。方志敏在《清贫》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他始终坚守革命理想,不为高官厚禄所动,不为威逼利诱所屈,展现出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信仰。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反观那些落马的官员,他们并非一开始就腐化堕落,而是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逐渐淡化了理想信念,忘记了入党时的初心和使命。当理想信念的灯塔熄灭,贪欲的潮水便会冲破理智的堤坝,将其拖入腐败的深渊。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志向抵御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廉政建设不仅关乎党员干部个人的政治生命,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种诱惑和挑战不断增多,廉政建设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正在德,廉洁在志”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加强自我修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养分,从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中感悟精神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另一方面,要强化理论学习,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党员干部当以此为镜,常照自身,以德修身,以志正行,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贡献力量,让廉洁之花在时代的沃土上绚烂绽放。(正阳县纪委监委 王睿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