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纪检监察的“严”字坚守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阶段,“严”始终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而这关键在基层、实践在经常。必须将严的标准融入日常监督,内化为长效机制的基本遵循。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新征程上,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前沿,也是纪律建设的根基所在。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一严到底、常抓不懈,才能让党的纪律规矩在群众身边彰显坚实力量。
严是筑牢根基的根本保障,松垮一寸便是危险信号。基层权力运行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遏制腐败和作风问题滋生的关键防线。近年来,持续的高压态势使得基层权力任性现象得到有力遏制。然而必须清醒认识到,不正之风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变异翻新、由明转暗的问题隐患并未根绝,它们悄然侵蚀着基层治理的效能和群众信任的基础。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唯有保持高度警惕,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持续拧紧纪律的螺栓,才能有效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切实守牢为民服务的清廉阵地。
严中蕴含着管与治的辩证智慧,需要刚柔相济、精准施策。严管不是禁锢,而是保护;惩治不是目的,根本在于厚植遵规守纪的内在自觉。实践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抓早抓小,防止小问题演变为大错误。既要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为基层权力运行划出清晰边界;也要重视思想教育和政策感召,将经常性纪律教育融入日常。部分基层探索开展的处分后回访帮教工作,既坚持原则性又体现组织关怀,切实帮助干部认识错误、重新出发——严的主基调与鲜明导向相互支撑,方能激发基层干部队伍见贤思齐、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
实现长效之严,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和监督模式的创新巩固。保障监督效能可持续,必须依靠坚实管用的制度支撑和与时俱进的方法手段。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正积极适应新形势,探索运用技术赋能:整合优化信访举报接收办理流程,深化村居事务、小微权力清单管理及运行公开机制——这些举措将监督的刚性与效率有机结合,为铁的纪律在基层常态化运行注入了现代治理的新动能。
严既是监督者肩头的千钧重担,更是赢得民心所向的必然选择。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当深刻铭记:惟有将严的要求一以贯之地挺在前面,让监督更具威慑力、让纪律成为真正带电的高压线、让制度具备刚性约束的效力,方能在每一个细节处守护公平正义。群众所真切期盼和感受到的朗朗乾坤,正是来自于基层这片沃土上,严的要求日复一日的坚持所带来的清风长拂、正气充盈。这种力量,源于党纪的庄严,也深植于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深厚信任之中。(上蔡县东岸乡纪委 张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