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时评

纪检监察机关不卖“后悔药”但有免费“预防针”

发布时间:2024-10-14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穿越剧回到过去的桥段,仅仅是个梦想,至少现在“时光穿梭机”还只是一个科幻概念,把责任推给后来的自己重头再来,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人人都知道世上没有后悔药,人人都要为自己犯的错负责,但仍然有很多工作能力很强的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中抵御不住巨大利益和各式各样的诱惑,最终违背初心和使命,堕落到人民的对立面,常常令人惋惜。

2024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处置问题线索97.1万件,立案40.5万件,处分33.2万人,无论是省部级干部还是基层干部,在忏悔时最多的一句话,大概就是“早知道”。早知道党中央防腐倡廉的力度这么大,自己在犯错初期就向组织坦白,获得组织的挽救。早知道贪污账款不敢花,也转不出去,即使逃到国外,也会被悬在头顶的“红色通缉令”的利刃寒气惊的睡不着觉,又何必贪污。

这个时候后悔还有用吗?党纪国法不容,人民群众不容,恐怕曾经在学堂上对贪官污吏咬牙切齿的自己也不容。接受审判,只能给后人一个避免犯错的警示,却不能弥补因自己的肆意妄为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利益损失,弥补不了给党和政府带来的负面影响。被处理的党员和干部涉纪涉法问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多是在自我放纵或他人围猎中迷失了自我,一步步踏入深渊,犯下了不可弥补的错误。既然犯错后无法回头,没有“后悔药”可买,采取预防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必须得到充分发挥。那么,纪检监察机关应该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如何给广大的党员和干部提前打上“预防针”,并确保药效不失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人民的幸福是一项长久的事业,维护好管理体系的健康是不可避免的工作。所以,防腐倡廉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工程,必须依法依规立好规矩,以宏观视角建立一整套制度体系,确保反腐大业不出现后劲不足,导致半途而废的后果。

加强纪检监察日常监督工作。纪检监察工作不是阶段性工作,是伴随着各级党组织、政府日常工作而展开。要保持监督的效率,就必须做好日常监督,避免出现错误问题到了严重的时候才发现,才得以纠正,造成不可挽回的更大损失。

发挥人民群众贴身监督的作用。违法乱纪的问题绝大多数发生在群众身边,仅仅依靠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走访、查档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党员和干部的行为处在无死角的监督之下,确保有权不私用、不滥用。

作为党员和干部,更要未雨绸缪,避免积小疮成恶痈。这就要在服务人民群众之前必须打足“守己预防针”,做好上岗培训工作。在正式上岗中,应及时补钙、加针,助力党员和干部守住初心和使命,守住道德和底线,做一个清正廉洁,问心无愧的时代领路人。(上蔡县小岳寺乡纪委 杨光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