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教 弘扬好家风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特别注重家庭的品格,“家”在中国人的一生中始终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家教家风往往承载着家庭的荣辱兴衰。可以说,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重要的精神支柱,党员干部家风正,则民风淳政风清。
家教家风建设要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在培育良好家教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锻造了不畏强敌、奋勇争先、踔厉前行的作风;革命成功后,他们身居领导岗位,却依然保持了革命岁月中的优良作风,对自己和家人要求非常严格。周恩来同志十分反感任人唯亲的腐朽作风,专门定下了“十条家规”,并嘱咐亲属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同他的关系,都不许扛总理亲属的牌子炫耀和谋私利。朱德同志20多年省吃俭用存下2万多元钱,他逝世前不止一次说过:“子女们应该接革命的班,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而不是接受金钱和物质享受,让他们接钱则是害了他们。”他逝世后,这笔钱按照他生前遗愿全部交给了党。广大党员干部应当继承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教家风,把修身、齐家的要求落到实处,始终做建设良好家教家风的表率。
家教家风建设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中国自古便有重视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的优良传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忠诚、孝顺、诚信、勤俭等优秀品质品格通过家风家训等方式传承至今。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求子孙修身养德,静心立志,淡泊名利。司马光在家训《训俭示康》中写道:“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告诫儿孙要拒绝奢靡,注重节俭。古代还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这样耳熟能详的家教家风故事。作为党员干部,要充分汲取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中优良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传统家教家风融入到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中,并不断发扬光大。
家教家风建设要从党员领导干部抓起。“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党员领导干部的家教家风不仅是个人的小事、家事,也是大事、国事;不仅关系到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成长进步,更关系到一方一域的社会和谐稳定,甚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繁荣稳定发展。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超过六成涉及干部亲属,周永康、令计划等人不以法规约束家人,而以亲情代替纪律,以宽容代替关爱,对子女亲属百般溺爱,毫无原则,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结果既害了自己、也毁了家人。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吸取前车之鉴,克服“法外人”“特殊人”思想,始终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带头做到身正为范、上行下效,自觉正家风、正门户,争当引领好家教好家风的排头兵。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庭的精神风貌,是社会和国家风气的缩影,正所谓“家风大处即国风”。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带头做“实在人”,关爱家人、善待亲人、以心交心;带头做“纯洁人”,实以谋事、修德明理、忠厚持家;带头做“高尚人”,追求远大理想,培养健康情趣,以优秀的家教、家风、家训带民风、促党风、转政风,推动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汝南县纪委监委 单梦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