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监督之剑 护改革发展航程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在时代的滚滚浪潮中,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关键动力。而二十届中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如同一座灯塔,为纪检监察工作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指明了方向。其中,强化政治监督,更是为改革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的核心所在。
政治监督,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有着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的关键举措。《论语·为政》中讲:“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治监督,首要的便是确保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在改革的进程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改革涉及面广、利益调整复杂,稍有偏差,便可能偏离初衷,无法实现增进人民福祉的目标。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政治监督,确保改革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稳步推进。
从纪检监察业务角度来看,强化政治监督需要精准把握监督重点。在改革过程中,对于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项目,如经济体制改革、民生领域改革等,纪检监察机关要全程跟进。“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这要求我们在监督时,要全面考量改革事项的各个方面,既关注改革的整体布局,又不放过关键细节;既要确保改革举措能够迅速落地,又要保证改革效果能够持续稳定。例如,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中,监督是否存在个别部门表面上简政放权,实则暗中设置障碍、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确保改革真正惠及企业和群众,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政治监督要敢于亮剑,对破坏改革大局的行为绝不姑息。“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对于那些在改革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阻碍改革政策落实的行为,要深挖根源,严肃查处。一些地方在改革过程中,为了追求表面政绩,搞“形象工程”,对改革任务敷衍了事,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改革的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坚决予以纠正和惩处,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为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在强化政治监督的过程中,还需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政治监督也不能墨守成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纪检监察机关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拓宽监督渠道,提高监督的精准性和时效性。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比对,能够及时发现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线索,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政治监督不是孤立的,要与其他监督方式有机结合,形成监督合力。“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与组织、审计、群众等多方面的协作配合,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例如,在对重大改革项目的监督中,纪检监察机关可以与审计部门联合开展专项审计监督,同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通过多管齐下,确保改革项目规范运行、资金安全使用。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学习贯彻二十届中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的道路上,强化政治监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纪检监察干部坚定信念,勇担使命,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断探索创新,精准履职尽责,就一定能够为改革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让改革的巨轮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正阳县纪委监委 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