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时评

涤荡心灵尘埃 扫除贪欲私念

发布时间:2025-07-15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的心灵如同明镜,很容易沾染上贪念的灰尘。《道德经》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老子以其深邃的智慧,道出了物欲对人心的侵蚀。人心本如止水,贪念却如狂风,搅动心湖,很容易使人迷失本真。

现代社会,物欲的诱惑无处不在。人们追逐金钱、名利、地位,却不知这些外在之物如同镜中花、水中月,看似触手可及,实则虚无缥缈。《论语》有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以其高尚的品格,道出了超越物欲的境界。

贪念如同心灵的枷锁,束缚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脚步。当一个人被贪念所困,便如同戴着镣铐跳舞,永远无法展现生命本真的美好。《庄子·天地》云:“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庄子以其超然的智慧,揭示了贪念的本质。当人们追逐外物时,内心便失去了平静。就像追逐蝴蝶的孩童,越是追逐,蝴蝶越是飞远。人心一旦被物欲所困,便如同陷入泥沼,越是挣扎,陷得越深。

《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之道,在于正心。心正则身正,身正则气正,气正则神正。唯有正心,方能抵御物欲的侵蚀。

静心明志,是涤荡心灵的重要法门。《庄子·逍遥游》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当一个人能够放下自我,超越功名利禄的束缚,便能达到心灵的逍遥之境。这种境界,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超越现实。知足常乐,是保持心灵纯净的关键。《道德经》有言:“知足者富。”真正的富有,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需要多少。当一个人能够知足,便能常乐;能够常乐,便能保持心灵的纯净。

回归本真,是涤荡贪念的终极目标。《孟子·尽心上》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以其深邃的智慧,道出了回归本真的真谛。当一个人能够尽己之心,便能知己之性;能够知己之性,便能知天之道。

超越物欲,方能达到心灵的自由。我们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都倡导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他们从不追求物质享受,一生都献给了为民族谋解放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事业,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是心灵自由的最高境界。当一个人能够超越物欲的束缚,便能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真正纯粹的人。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只有不断增强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才能扫除心中贪欲私念,筑牢心中廉洁的堤坝,不会被围猎和腐蚀。(正阳县纪委监委 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