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渐守初心 慎独慎微固堤坝
办好群众事,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将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核心在于做到思想教育从严、干部管理从严、作风要求从严、组织建设从严、制度执行从严。大量案例警示我们,许多党员干部滑向违纪违法深渊的拐点,常常起源于一包香烟、一顿便饭、一次“顺风车”之类的“微末小事”。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人之常情”,实则往往是信念堤坝崩溃的初始蚁穴,在“盛情难却”的包装下,逐步侵蚀着对公权力的敬畏之心,最终使“小意思”累积成“大问题”。
作风问题无小事,歪风邪气是滋生腐败的土壤。腐败问题的发生,多数非一日之寒,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许多干部最初并非心存贪念,也能恪守底线,但往往在“人情社会”的包围中,从接受一次看似寻常的吃请、收受一份感觉“不值一提”的土特产开始,心理防线悄然松动。酒桌上的称兄道弟、娱乐活动中的亲密无间,这些披着温情外衣的“感情投资”,极易让部分党员干部在“氛围融洽”的错觉中丧失警惕,模糊了公与私的界限。一旦党员干部在别有用心的讨好奉承面前放松戒备,误将围猎者的套路视为真挚情谊,手中掌握的公权力便面临着被异化、被滥用的巨大风险。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现实中,“小节无妨”、“小事不拘”等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仍有一定市场。个别党员干部在接收超出正常范围的礼品礼金时,习惯于用“下不为例”来自我宽慰;在参与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活动时,总抱着“就这一次”的侥幸心理。殊不知,每一次对规矩的轻微突破,都是对纪律严肃性的消解;每一回对底线的微小后撤,都可能为欲望的洪水打开闸门。“小病不治,大病难医”,诸多沉痛教训表明,不少人正是从追求“口腹之欲”、贪图“小恩小惠”起步,一步步放松自我要求,丢弃原则立场,在思想防线上节节败退,最终在“温水煮青蛙”式的腐蚀中丧失自我,追悔莫及。
奋进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坚定的政治定力。一方面,要着力修好“内功”,勤于拂拭思想尘埃,深刻反思贪欲之祸,不断破除内心私欲杂念,确保内心纯净、意念端正,从而保证外在行为不越轨、不逾矩。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纪律自觉”,让遵守党的纪律规矩真正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融入血脉的修养,将遵规守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然而然遵循的行为规范。要时刻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干扰,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涵养正道正气,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砥砺品质。真正做到不以“问题不大”而疏忽,不以“影响甚微”而放任,始终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无监督一个样,唯有如此,才能在复杂考验中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行稳致远。(上蔡县西洪乡纪委 刘现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