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时评

以勤为径 笃行致远廉政途

发布时间:2025-02-14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而“勤”,无疑是纪检监察干部履行使命、铸就成功的关键“秘笈”。这一“勤”字,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一心为民的工作态度、实干担当的行动准则以及崇廉尚廉的价值坚守之中。

莅官以“勤”,始终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古往今来,为官者自当以民为本、勤勉奉公,这是从政之根本。杨善洲同志便是“勤”字的忠实践行者。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的安逸生活,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将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为当地百姓留下了无尽的财富。他用一生的辛勤付出,书写了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勤”就是要在工作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聚焦“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坚定不移正风肃纪。要以一心为民的工作态度,常思“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像“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等优秀共产党人那样,将群众的事当作天大的事,用心用情用力把工作往实里抓、往深里干。同时,还要勤于自律自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时刻保持警醒,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贡献力量。

修业以“勤”,奋力书写担当作为的实干篇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横渠四句”,深刻诠释了古代仁人志士的崇高使命,也为当代纪检监察干部实干担当指明了方向。“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在政和县任职期间,秉持“背石头上山”的劲头和“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务实态度,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短短4年,就让长期垫底的贫困县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纪检监察干部更应学习廖俊波同志勇于担当、实干兴邦的敬业精神,在面对困难挑战时,要以“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担当精神,“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着力破解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发现、取证、定性难题,严查快处“保护伞”、匡正社会风气。面对腐败手段不断翻新的新形势,要紧跟时代步伐,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勤勉,深入学习党纪法规和业务知识,通过勤学苦练,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面对腐败现象,更要拿出“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勇气、“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坚决斩断腐败的根源,切实将 “为生民立命” 的使命落到实处。

持身以“勤”,深度培育崇廉守廉的行为自觉。“勤于正事必疏于邪门。”正如这句古训所言,当我们将心力勤注于正道之事,便无暇旁骛于歪门邪道。宋代名臣包拯,一生清正廉洁、执法如山,面对权贵刚正不阿,其事迹至今仍为人们传颂;共和国“氢弹之父”于敏,为攻克氢弹技术难题,隐姓埋名28年,在艰苦环境中废寝忘食地投身科研,不仅铸就了国之重器,更以清正廉洁的科研作风,为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标杆;“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教育一线四十余载,倾尽全力创办免费女子高中,让上千名山区女孩走出大山,自己的生活却极为简朴,始终坚守廉洁底线……纪检监察干部当从这些模范人物身上,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将廉洁内化为至高无上的价值追求,培育崇廉守廉的行为自觉,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要秉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的原则,心无旁骛,不偏不倚,以铁面无私的浩然正气,忠实履行监督执纪职责。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做到慎独、慎微、慎初,坚守廉洁底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道路上,纪检监察干部任重而道远。只有紧紧抓住“勤”这一成功“秘笈”,坚守初心使命、实干担当进取、崇廉悟廉守廉,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让我们以“勤”为笔,以“廉”为墨,书写纪检监察事业的壮丽篇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留下坚实的奋斗足迹!(泌阳县纪委监委 王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