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时评

莫让“三拍”误青春 当以“三忌”守初心

发布时间:2025-10-15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点名“三拍”干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要解决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问题,防止出现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必须以案为鉴、对症施策,拉响“警报器”、敲响“警示钟”,引导年轻干部莫让“三拍”误青春,当以“三忌”守初心。

“三拍”之害,不仅在于决策失误、资源浪费,更在于对青年干部成长的负面影响。正如《韩非子》所言:“智者决策于愚人,贤士程行于不肖,则贤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论悖矣。”决策关乎事业成败,岂能儿戏?青年干部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沾染“三拍”习气,不仅会耽误个人成长,更会侵蚀党的肌体健康。

“拍脑袋决策”,本质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有的青年干部自恃学历高、思路“新”,却不肯沉到一线摸实情,把“出亮点”等同于“堆盆景”,把“创新”异化为“作秀”。这种“拍脑袋”决策,表面看是能力不足,根子上是宗旨意识淡化,把领导关注凌驾于群众需求之上,最终只会让公共资源“打水漂”、让干群关系“结疙瘩”。

“拍胸脯保证”,暴露的是担当缺失、作风漂浮的顽疾。有的青年干部面对急难任务时,习惯用“马上办”“包在我”来应付,却不愿下苦功夫破解矛盾;遇到群众追问进展时,用“正在协调”“争取支持”来搪塞,实则把承诺当“空头支票”。这种“拍胸脯”的虚功,本质是怕担责、图省事,把嘴上功夫当工作实绩,不仅寒了群众的心,更消解了组织的信任。

“拍屁股走人”,折射的是投机取巧、信念动摇的倾向。有的青年干部把岗位当跳板,遇到复杂问题就“绕道走”,碰到遗留矛盾就“踢皮球”,一旦工作受阻便想着调岗升迁;更有甚者,因怕被问责而“撂挑子”,把难题留给继任者。这种“拍屁股”的逃避,不仅是对岗位职责的亵渎,更是对“为人民服务”誓言的背叛,最终只会让自己沦为“职场逃兵”。

忌急功近利,树立正确政绩观。政绩是给人民做的,不是给领导看的。青年干部要明白,真正的政绩不是数字“光鲜”,而是民生实惠;不是一时显绩,而是“长远发展”。要坚决破除“昙花一现”的面子工程,把精力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上,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变化,这正是正确政绩观的生动体现。

忌脱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青年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听群众呼声、多问群众需求、多解群众难题。只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金点子”变成推动发展的“金钥匙”,避免盲目跟风、重复建设,才能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忌推卸责任,强化担当精神。“为官避事平生耻”青年干部要明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当问题出现时,要把问题变成机遇,把包袱变成动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青年干部的成长,既要靠自身淬炼,更需组织严管厚爱。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严”的主基调与“暖”的关怀并重,始终做青年干部成长的“护航者”。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决摒弃“三拍”作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实绩和长效取信于民,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领路人。(新蔡县纪委监委 孙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