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实干兴邦的精神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的思想也与这一论述一脉相承。从“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到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的务实情怀,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呼唤。
实干兴邦的精神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核心追求。历史上的经世实践,往往伴随着打破陈规、革故鼎新的勇气。明代徐光启不仅翻译《几何原本》引入西方科学,更亲自试验农业技术,撰写《农政全书》解决粮食生产问题;清代魏源在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打破天朝上国的迷梦,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这些先行者的共同特质,在于不空谈理想、不固守传统,而是以脚踏实地的实干,回应时代提出的课题。
实干兴邦的在新时代有新的内涵。这一理念立足国家发展实际,紧扣时代使命要求,将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作为核心导向,彰显了求真务实的价值追求。实干兴邦的实践哲学,强调摒弃空谈虚耗,倡导务实担当,把工作重心放在攻坚克难、提质增效上,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课题。它要求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立足岗位职能,聚焦核心任务,将经世致用的精神传统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具体实践,在脚踏实地中推动事业发展,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坚实保障。
传承实干兴邦精神,需要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汲取力量。历史长河中,经世致用的实干传统始终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淀了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宝贵经验,构成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立足新时代,实干兴邦的实践要求赋予这一精神新的时代内涵,需要我们从历史传承中把握实干本质,在现实实践中深化实干路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实干兴邦的精神穿越千年,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务实品格,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让实干兴邦的接力棒在新时代不断传递。(西平县纪委监委 李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