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政时评

廉不敢慢 公不敢欺

发布时间:2025-05-15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明代郭允礼在《官箴》中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段刻在保定府衙石碑上的箴言,历经五百年风雨,至今仍在河北无极县衙旧址前静默矗立,成为跨越时空的廉政密码。

历史长河中,廉洁与公正始终是政治清明的基石。北宋包拯“岁满不持一砚归”的清廉,明朝海瑞抬棺进谏的刚正,清代于成龙“天理良心”的官箴,无不印证着“廉生威”的治理逻辑。在江西瑞金中央纪委监察部旧址,毛泽东同志亲订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手稿,与明代官箴一脉相承,形成跨时空对话。这种精神传承在当代化作“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政治自觉,化作中央“八项规定”激荡的清风正气。当“百名红通”人员相继落网,当一个个“大老虎”接二连三被打,我们看到的是历史规律在新时代的生动演绎,唯有鼓足“刀刃向内”的勇气,迸发“滚石上山”的毅力,才能筑牢“不敢腐”的堤坝。

制度创新正为廉洁政治注入现代活力。从“巡视利剑”实现全覆盖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天网行动”织密追逃网络到大数据监督平台精准锁定异常轨迹,科技与制度的双重赋能让“公生明”有了更坚实的支撑。浙江省纪委监委运用“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三年预警异常数据12.8万条。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建立“廉洁合规认证”体系,将廉政建设嵌入营商环境优化。这些创新实践证明,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相结合,既能守住“吏不敢慢”的底线,更能激发“亲清政商关系”的活力。

文化浸润是筑牢防线的深层力量。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强调“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与新时代“不想腐”的思想堤坝建设不谋而合。云南省纪委监委打造的“清风云南”系列短视频,以年轻化语态讲述廉政故事,单条播放量突破8000万次。安徽省将包公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廉政教育基地矩阵。这种文化传承不是简单复古,而是让“公则民不敢欺”的价值认同,转化为“指尖反腐”“扫码监督”的群众自觉。

站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回望历史,郭允礼的官箴仍启示我们:廉洁不是束之高阁的道德标尺,而是嵌入治理肌体的DNA;公正不是虚无缥缈的理想追求,而是可触可感的现实体验。当“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让权力运行阳光透明,当“小微权力清单”规范基层治理,当“营商环境评价”倒逼服务提质,古老的廉政智慧正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唯有让“不敢慢”的敬畏与“不敢欺”的信任同频共振,方能在现代化征程中书写清正廉明、公平正义的崭新篇章。(确山县纪委监委 朱国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