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思想“防火墙” 守住廉洁“警戒线”
翻阅近年来的反腐案例,不少干部的堕落轨迹有着相似的起点:从对“小恩小惠”的放松警惕,到对“人情往来”的习以为常,最终在思想防线的层层失守中滑向深渊。这深刻警示我们,廉洁自律不是一时的“表态”,而是终身的“修行”;思想防线不是天然的“铜墙铁壁”,而是需要时时加固的“堤坝”。唯有把思想根基扎得更深,把廉洁底线守得更牢,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站稳脚跟,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思想防线是拒腐防变的“总开关”,这道开关松一寸,行动就可能偏一尺。现实中,一些干部并非天生贪腐,有的曾是业务骨干,有的曾获群众认可,但最终栽了跟头,根源就在于思想上的“缺钙”。有人觉得“喝点小酒、收点小礼不算事”,却不知这是“温水煮青蛙”的开始;有人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把公共权力当成“私人工具”,最终在欲望的漩涡中迷失方向。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思想上的失守是最根本的失守。筑牢思想防线,关键在于补足“精神之钙”——要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从理想信念中汲取“不想腐”的内生动力;要常学常新党纪国法,让“纪律红线不可碰”的意识刻入骨髓;要勤照“反面镜子”,从身边案例中看清贪腐的代价,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筑牢思想防线、守住廉洁底线,既需要内心的自觉,也需要外部的约束。对干部自身而言,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在日常工作中多问问“决策是否出于公心”,在人际交往中多想想“往来是否超越界限”,在独处时多检视“言行是否符合身份”,让自我约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组织来说,要把教育监督做在平时,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对模糊认识及时“当头棒喝”,让干部在“红脸出汗”中警醒起来。同时,要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把权力关进“笼子”,让想腐者无机可乘;通过畅通监督渠道,让群众的“眼睛”成为无处不在的“探头”,让敢腐者付出代价。这种“内外兼修”的约束,既能让干部感受到“严管就是厚爱”,也能为廉洁自律提供“制度保障”。
思想防线牢不牢,看的是党性强不强;廉洁底线守不守,验的是作风实不实。每一名干部都应明白,一时的清廉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清廉;表面的干净容易,难的是骨子里干净。唯有把思想上的“防火墙”筑得更坚固,把行动上的“警戒线”守得更严密,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岿然不动,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汝南县纪委监委 单梦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