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学习之风
确山县纪委监委正有序开展学习活动,商定学习方案,完善学习制度,制订学习措施,细化评学指标,运用学习成果,大兴学习之风,打造学习型机关,以学习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借学习增强纪检监察的凝聚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庄子·内篇》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无止境,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提高自我、做好功课、不断进步、改变现状的最好方法。不重视学习的人是没有希望的,厌恶学习的人是难有出息的。选择有益于人生的学习内容,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够学有所成,培育自己成为学习标兵、业务能手、行业楷模。青年时期正是学习的黄金阶段,不要把青春年华浪费在无所事事上,要趁人生的最好时光,把精力用在强基固本的学习上,为将来厚积薄发打下坚实基础。年龄偏大的同志也不必气馁,不要因自己的记忆力不如年轻人,认为刀刻不入、火烙无痕,就躺倒不学,其实只要学,总会留下痕迹的,即使不能快速记忆、原原本本复述,也已内化于心、吸收精髓。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还学巧。”古今历史上,在中晚年起步,凭苦学终有所成者大有人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就是大器晚成的榜样,他早年不务正业、荒废学业,婚后依然嬉游、不思进取,直到二十七岁幡然醒悟,开始发奋读书,闭门披阅十载,十年不鸣,一鸣惊人。陈天然退休后才开始接触书法,经不辍努力、刻苦研学,最后自成一格,成为有名的书法家。活到老学到老,是经验之谈,学习应成为每个人的终身必修课。“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不怕起步迟,就怕不迈步。书画家齐白石、黄永玉一生挥毫不止、不断创新,作家王蒙、贾平凹一生笔耕不辍、精品叠出,演艺界的很多艺术家终一生成一事,银发飘飘仍站稳舞台,他们都是终身学习、苦练内功的典范,晚年依旧发挥着余热。
学习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党员干部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要想高质量服务于人民,就必须把学习作为人生的必修课,练就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这些素质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向历史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以学习提升工作质量,用工作检验学习效果。“三人行必有我师”,生活处处有老师,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多留意、多用心,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就一定能够在不断学习中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
学习是兴党强国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历史和实践都证明学习是党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更是强国的必由之路。只有学习才不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清朝末年,由于政府闭关锁国、盲目自大,不睁眼看世界,不向西方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学习,其结果是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八国联军在京都肆意妄为、烧杀抢掠,清政府被迫签下诸多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划地养虎,政府只好仰人鼻息,人民不能扬眉吐气。丧权辱国之下,一帮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明白了唯有向强国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才能摆脱受压迫、受奴役、受宰割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在这样的背景中应运而生,通过学习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开辟了新天地、执掌着中国航船的共产党人没有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更以改革开放的大智慧、大魄力、大勇气,引领东方巨轮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行。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党不负历史抉择,牢记初心,勇担使命,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不断学习和自我革命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勤学如春苗,未睹其长,日有所长;辍学似砺石,不见其损,日有所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打造学习型机关,大兴学习之风,是前瞻长远之计,是强基固本之需,最忌朝学夕止、一曝十寒,贵在持之以恒、持续发力。在学习的道路上,扎扎实实学、层层深入学,不务虚功、不走形式,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恒心毅力,达“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妙境。(确山县纪委监委 朱国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