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心理”要不得
德阳市罗江区农业农村局原股长严福桥的违纪违法轨迹令人警醒。这位“双开”干部在被留置前已两次受处分,却始终用“运气不好”“风平浪静”的侥幸心理自我麻醉,最终在反腐利剑下现出原形。这起案件犹如一面明镜,照出了侥幸心理在腐败滋生中的催化作用,更警示党员干部:侥幸之舟载不动廉政之重,唯有常怀敬畏方能行稳致远。
侥幸心理的本质是自欺欺人的认知扭曲。从孙力军到张新起,从李金早到王富玉,这些落马官员都曾笃信“特殊身份能护体”“隐秘手段可遁形”。正如北宋吕本中在《官箴》中所言:“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而侥幸心理恰是腐蚀这三道防线的酸液。严福桥在组织调查期间仍心存幻想,殊不知大数据时代里,违纪违法行为的痕迹早已编织成网,任何侥幸都不过是掩耳盗铃的拙劣表演。
侥幸心理的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坍塌。明代王阳明有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当党员干部的信仰之钙流失,便会滋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投机心态。赖小民收受17.88亿元赃款时,自恃能通过“地下钱庄”洗白;云公民受贿4.68亿后,仍幻想“退休即安全”。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无不证明:一旦理想信念的堤坝出现裂痕,贪欲的洪水就会在侥幸心理的推波助澜下汹涌决堤。
破除侥幸心理需要制度监督与自我革命同向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天网行动”追回外逃人员7242人,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监督全覆盖;从“打虎拍蝇”查处中管干部553人,到“受贿行贿一起查”斩断腐败链条,制度笼子的日益扎紧让侥幸空间越发逼仄。正如李再勇在忏悔录中所写:“侥幸心理让我在深渊中越陷越深,而组织的严管厚爱才是真正的救命绳索。”这深刻揭示出:唯有将外在监督化为内在自觉,让“不敢腐”的震慑与“不想腐”的觉悟同频共振,才能彻底铲除侥幸心理生存的土壤。
反腐没有休止符,廉洁永远在路上。严福桥案的警示振聋发聩: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洪流中,任何侥幸心理都是作茧自缚的迷魂汤。党员干部当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筑牢思想防线,以“举头三尺有纲纪”的敬畏恪守行为底线,让清正廉洁成为融入血脉的政治基因。唯有如此,才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合格答卷。(确山县纪委监委 朱国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