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县:零容忍揪“蛀虫” 严防基层“微腐败”
加强对医保资金监管的“再监督”,防止人民群众的“救命钱”成为“唐僧肉”;开展扶贫资金使用专项监督检查,避免扶贫政策和力度在基层“缩水”……
今年以来,平舆县纪委监委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持续深入开展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与不正之风活动,坚持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现在村上的重大事情、资金使用等情况,都会在这个小黑板上进行公开,这种做法加深了老百姓对村干部的信任。”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刘翔介绍,通过切实抓实抓细农村“三资”管理使用的日常监督和人民群众关心的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精准监督,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做到对重大事项、重要资金使用情况等事项按要求进行公开公示,让村级“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该县纪委监委在建立健全并积极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的基础上,还加强与组织、审计、公安、信访等部门的协调协作,广布“探头”,加强问题线索收集研判。同时,充分运用单元制、体验式监督等方式,直抵村组一线,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切实打通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除此之外,综合案件查办暴露的问题、日常监督发现的问题,点对点包联督导、面对面了解情况、实打实发现问题,建好问题台账,督促立行立改,及时跟踪回访,形成日常监督清单—问题台账—提醒建议—整改反馈—跟踪回访—合格销号的完整闭环。
“‘微腐败’也可能导致‘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监督放大镜聚焦在百姓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上,通过开门问需、入户走访、蹲点调研,坚持在一线查线索、解难题、化积案,持续纠治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平舆县纪委监委 胡凯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