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时评 | 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价值观日益多元的背景下,涵养良好家风,不仅是家庭建设的核心课题,更是推进社会文明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涵养良好家风的重要性,以身作则,以良好家风为党风政风注入正能量。
回溯历史,良好家风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文化瑰宝。从《颜氏家训》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的修身之道,到《朱子家训》里“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勤俭之训,再到《曾国藩家书》强调的“勤则兴,懒则败”的进取精神,这些流传千年的家风智慧,不仅滋养了无数家庭,更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品格高尚之人,大多深受良好家风的熏陶。岳飞精忠报国的赤诚,离不开其母亲“精忠报国”刺字的教诲;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也与家族中“清廉传家”的家风密不可分。这种“家国同构”的家风传统,对今天党员干部树立“以家护党、以家助政”的意识,仍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良好家风是党风政风清正廉洁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的家风与党风政风紧密相连。家风正,则作风淳;家风浊,则政风腐。近年来,一些腐败案件的发生,往往与家风败坏有着密切关系。有的党员干部纵容亲属利用自己的职务影响力谋取私利,有的默许家人收受财物,最终陷入“全家腐”的泥潭。这些惨痛的教训警示我们,党员干部必须把家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严格约束亲属和身边人,做到公私分明、廉洁自律。只有以良好家风为党风政风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才能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
良好家风是社会风气向上向善的引领力量。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的“关键少数”,其家风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当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就能以“小家”带动“大家”,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无论是乡村振兴一线党员干部带领家人投身基层建设,还是基层社区党员家庭倡导移风易俗、文明新风,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群众的价值取向,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家风正则党风正,党风正则政风清。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涵养良好家风的重要意义,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培育和传承良好家风,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西平县纪委监委 闫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