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四届市委第十二轮巡察③ | 巡察“熔炉”里的淬炼和成长
巡察“熔炉”里的淬炼和成长
“越巡察感觉责任越重,越巡察感觉压力越大。”市委第一巡察组副组长赖学位如是说。虽然已有两次担任副组长的经历,但这次巡察仍然一点儿也不敢放松。在巡察收尾阶段,他每天晚上十一二点还未入睡,索性拿起放在床头的笔记本,想到什么工作和思路就及时记录下来。
市委巡察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副组长在组长领导下,具体承担着对某一单位的巡察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必须做到招招点到“穴位”。这对副组长的政治眼光、政治判断力、政治敏锐性和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唯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准确把握政治巡察的特点、规律,掌握从政治上思考、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养成用党章党规、宪法法律和中央要求量度问题的行为习惯,才能把问题找准、找实、找深、找透,精准对被巡察党组织进行政治画像。
“每次巡察都带着满满的政治责任感、政治荣誉感和政治使命感,经过3次巡察历练,政治意识更牢固,对党忠诚更坚定,履职尽责更坚决。”赖学位表示,被巡察单位存在的问题,也是反躬自省的一面镜子,时刻警醒自己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使命。作为一名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自2018年6月首次参加巡察以来,赖学位便自觉用“巡察标尺”衡量自身工作,不断改进完善,抓实日常监督的办法明显增多、效果明显增强,推动了驻在部门政治生态的持续向上向好。
监督别人,审视自身,筑牢防线。在市农业经营管理指导站党支部书记王欣看来,参与巡察其实是一次“把自己摆进去”的机会,让自己在实践中增强党性意识,提升党建责任。“在查找被巡察单位存在问题的时候,不由自主地自问本单位是不是也存在同类问题。”王欣说,巡察结束后一回到单位,她就开始梳理站里党建工作存在的弱项和短板,思索今后如何加强和完善。
与被巡察单位沟通协调、梳理信访举报件、制作巡察工作底稿……市委巡察办综合科正科级巡察专员刘威隆在本轮巡察中担任市委第十六巡察组联络员,首次到巡察一线历练。“巡察实践是硬战、攻坚战,不身入其中,就无法领会巡察的深刻内涵。”刘威隆感慨,“参与巡察组的工作后,对巡察工作的艰辛体会更真了,对政治巡察的定位理解更深了,为下一步校正工作偏差、提升服务质量积累了宝贵经验。”
“巡察就像播种机,在我思想深处留下了廉洁的种子”“巡察是一次严格的党性修养锻炼”“巡察让我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提高了本领”……短短45天,在巡察工作中,来自不同单位、不同领域的巡察干部聚集到一起,经受住了一次高标准的考验,获得了一生中难忘的成长经历。
“巡察工作是充实自我的大熔炉,提升自我的大课堂,挑战自我的大舞台。”市委巡察办副主任王宛超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优秀干部和后备干部安排到巡视岗位接受锻炼”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期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通过了《关于选派优秀干部到市委巡察机构锻炼的意见》,明确了选派对象、选派标准、锻炼要求,进一步发挥巡察岗位的熔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