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破解信访举报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破解信访举报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抓手。从近年工作情况来看,基层信访举报处理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必须突出问题导向,靶向发力祛除顽瘴痼疾。
全面排查“点穴位”。破解信访举报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准聚焦问题是前提。要对照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从受理、登录、转办等环节入手,重点排查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件有无调查处置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要以开展农村基层涉纪重信重访挂牌销号专项行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排查梳理“多年、多层、多头”重复越级信访举报,深度剖析久查不绝、多年查否、查而不息的原因,建立问题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和时限。制定《涉纪信访办理质效诊断单》,对每个信访件办理进行体检式诊断,助推信访举报处置工作因地制宜处置到位。
动态监督“打七寸”。信访举报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点多面广,关键要紧扣脉搏、抓住重点、靶向开刀。要强化过程监督,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日常督导和专项督导并行的督查模式,常态化开展下转举报件督促检查,重点筛选群众反映强烈、侵害群众利益的信访举报进行交办。要明确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在信访举报工作中的第一责任人责任,探索建立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由县(市、区)党委主抓直管机制,将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情况纳入县(市、区)党委主体责任报告和当面评议的内容。要通过复查复核、点题巡察等方式,从严从实查清问题。对涉纪信访办理质效不达标引发其他不良社会影响、涉纪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中有其他失职和渎职行为的,严肃问责不手软;对问题多发累发、监管缺失缺位、问题整改不落实不到位的,及时约谈责任人督促整改到位。
立规建制“织笼子”。坚持制度治本,强化制度执行力,才能有效破解信访举报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严格首办责任制度,乡镇(街道)党(工)委、纪(工)委等办信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初次信访举报件办理结果要签字背书,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要规范报结审核制度,对交办件、领导批示件等进行携卷审核,以办案标准审核信访调查、处置情况,对办信过程、办理结果、反馈情况等全面检视整改。要完善质量考评制度,健全涉纪信访办理质量考评体系,探索实施农村涉纪信访一件一评,开展“群众满意信访件”评选活动,切实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有效提升信访举报办理质量。(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年12月26日07版,郑京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