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微故事 | 到铁锁家喝水去
据考证,涩柿子庄是“7-58”洪水后新建的移民村,庄上有一棵老柿树,当人们搬迁来时就有一把多粗,不知道是谁什么时候种的,结出的柿子未及成熟就被人摘下来吃光了,吃过生柿子的人都知道那柿子特别的涩,加之村里的井水也是咸涩的,所以这就是涩柿子庄名字的由来。
涩柿子庄的人们喝够了柿树西边那口井里咸涩的井水,大多住户都在自家院内打了压水井,虽然每户压水井水和柿树下的井水一样咸涩,但有了压水井省了到柿树下担水之累,柿树旁井水现在只有附近两三家吃了。
我到涩柿子庄扶贫以来,喝了多少杯乡亲们烧的咸涩的茶水记不清了,但有个心愿却一直记在心里,就是尽快让这个庄上的群众喝上甘甜的自来水。
柿树北边三间旧瓦房是铁锁家,铁锁家是目前还在吃柿树井水的其中一家。铁锁因为左腿残疾没法外出务工,他家是本庄有名的贫困户。铁锁年近三十才找到一个曾患过小儿麻痹症的媳妇。结婚几年来,一口气生了三个孩子,生活中虽然多了一些快乐,但日子仍过得和柿树井的水一样苦涩。
当有一天饮水工程项目批复下来后,我在老柿树下宣布要给涩柿子庄安装自来水时,涩柿子庄里顿时炸开了锅。没几个人相信自来水是甜的。反对声盖过了赞成声,大家纷纷表示,祖祖辈辈吃水没听说要交钱的,现在装什么自来水还论斤收费,不如吃自家压水井里的水划算。
为了饮水工程项目能顺利实施,我先找突破口。铁锁因为腿脚不方便,感觉到涩柿树下挑水既是心理负担,又是肉体折磨,他的工作最好做,我就找他反复做工作,并带去了一件纯净水让他烧茶喝,他很快接受了我的意见,自来水入户他第一个报了名。
涩柿子庄里人有个习惯,每逢庄中有什么新闻,到黄昏时分,随着袅袅炊烟散去,大家都爱端着饭碗聚拢到老柿树下,在夕阳余辉中议论一番。当大家听说铁锁要装自来水后,不禁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嘲笑讥讽的,有好言劝阻的,有表示理解支持的,态度各异,意见不一。铁蛋听着别人的议论一言不发,他已铁了心要用自来水了。
自来水主管道很快铺设到了涩柿子庄里,申请入户的只有在外打工的柱子家、退休的吴老师家和铁锁家。工人入户安装的这天是入秋后的一个早晨,太阳刚出来就热辣辣地显示出它的威力。村民们听说铁锁今天要装自来水了,都忘记了暑气未消的炎热,不约而同地来到铁锁院里看热闹,有的孩子还兴奋地喊上伙伴:“走,到铁锁家喝水去。”很快,不大的院子里男女老少站满了人,铁锁夫妻二人忙不跌地让座让烟,不停地和来人打着招呼。
吕套和铁锁是住在一个庄子上的连襟,这个反对铁锁装自来水的亲戚今天也来了,他手里端着个玻璃杯,自来水装好后,他第一个接了一杯,端到院里咕咚咕咚喝了几口,不言不语地离开了。这时铁锁才发现,来人大多不是带着杯子,就是拿着瓶子,你一杯我一瓶地品尝起清凉甘洌的自来水。没带杯子的,铁锁忙拿出自家的瓷碗接了水递给他们品尝。这是涩柿子庄的人们平生第一次在庄里喝上自来水,大家都是“痛饮”而归,尽管回到家喝进去的水早变成了满身汗水,但那股清凉和甘洌仍然留在心里。
半年后,那些开始反对安装自来水的人家也都装上了自来水,涩柿子庄家家户户都告别了喝咸水的日子。我从这件事上明白一条道理,扶贫先要转变贫困户的观念,改变他们落后的思维模式,让他们能顺利地接受新生事物,扶贫工作才能事半功倍见到成效。扶贫工作中一旦遇到阻力,我就会喊上思想上转不过弯的群众到铁锁家“喝水”,用事实来引导他们迈过心中那道坎,共同踏上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这一招也屡试不爽。
现在,涩柿子庄里修通了宽敞的水泥路,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建成了健身广场游园。铁锁靠几亩柿园卖柿饼也脱了贫。涩柿子庄里人家都习惯了水龙头一拧开清水哗哗流淌的生活,大家觉得日子象自来水一样甜美,幸福感也象自来水一样绵绵不绝。(正阳县纪委监委 邹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