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宣传教育>廉政时评

以情义写人生

发布时间:2022-05-08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现实题材当代大剧《人世间》以中国北方城市里一个平民社区“光字片”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轨迹为故事脉络,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家发展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呈现了一部中国式家庭变迁的生活史诗。

  “光字片”是北方吉春市的边缘棚户区。砖房、土炕、土灶,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那个年代东北的地方特色,这里有木材厂、酱油厂、拖拉机厂、军工厂等,居住的大多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工人家庭。这些家庭里,有如周志刚这样的支援三线建设的建筑工人,也有“六小君子”这样的“工二代”,以及周楠、冯玥和周聪这样的第三代。

  人来到世间,都是有使命的。从知青岁月到改革开放,国家在探索中前进,每一个人也是在探索中前行。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生与发展充满了艰难曲折,是父辈们的奋斗和牺牲,才有了今天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从剧中人物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周父朴实而传统,是根红苗正的老一辈建筑工人,母亲贤惠而顾家,周家的三个孩子,大儿子周秉义从小聪明好学,有志向且能担当,上山下乡变知青;二女儿周蓉漂亮有才华,义无反顾而柔情坚韧,追求“诗人”的爱情,远赴贵州农村插队;小儿子周秉昆憨厚庸常却能竭尽孝心,留在家乡成为工人一份子。

  苦难才是生命本有的底色。周蓉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她浪漫而又富有激情,不愿意为了世俗而低头。她与诗人冯化成相恋,毅然决然地背着家人前往贵州山区,与冯化成结婚生子,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冯化成。从北大毕业后,她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机会,而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周秉昆是善良底色的代表,他在条件都很窘迫的情况下,还愿意资助郑娟一家,替她撑起一片天。好不容易奋斗买了自己的房子,却被无情收回,不得不搬回破旧的“光字片”,还要顾及家里老人与孩子的心情。后来在与骆世宾的争斗中造成对方身亡,坐牢9年;文革期间,周秉义对冬梅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关心她。不仅如此,为了冬梅,周秉义还放弃了上大学的资格,放弃了提干的机会。他们在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后,却仍然积极坚强地面对生活,与家人朋友相携走过一生。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凡人世间,必有烟火,烟火味是人世间最温情最本质的味道。极致的落地感、极致的烟火气。命运浮沉,跌宕起伏,沧海桑田,天各一方,周家三兄妹的人生轨迹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从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推荐上大学、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重大社会变动发展进程中,《人世间》述说着中国平民的50年,将中国社会变迁下,老百姓向往与追求美好生活的坚韧、努力娓娓道来。跟剧中人物一样,作者梁晓声也出身于贫苦的工人家庭,自小家穷,初中毕业后便辍学了,当过农民,也做过小学教师。但无论做什么,他都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看书和写作。18岁他插队到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的林场,做一名伐木工人。白天砍伐树木,晚上睡在冰冷的帐篷里,只要有时间就拿起书本学习,因为文笔好,他还被聘为《兵团战士报》的通讯员。这种环境、这种状态,他坚持了7年。后来,他被兵团推荐到了复旦大学学习,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那一年,他25岁。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字,在内心翻涌,植入灵魂,终将带你横渡万丈迷津,奔赴又一光辉灿烂的前程。

  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向前向善,这就是《人世间》启示的人生坐标和目标。不管时代和环境如何改变,善良与勇敢永远是最简单、最重要的品质。世间总有风凉,凉风里包裹着人性的温暖和生活的烟火。因为那些甜与暖,这人世间就是值得的。(确山县纪委监委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