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基层之声

新蔡:廉政文化扮靓美丽乡村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发布时间:2022-03-07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近年来,新蔡县栎城乡纪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环境整治,治理“六清六乱”,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不断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形式,多方培植农村基层清廉因子,努力营造乡村治理有序有效、党风政风清正明朗、乡风民心崇廉向善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稳步推进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切实提升群众的满意感、舒适感、幸福感。

  建“清风亭”,打造廉洁文化阵地

  放眼望去,“清风亭”映入眼帘,挺拔的竹子坚毅立于“清风亭”内,恍然似一股“清风之气”吹进驻足者的心中。竹子在中国古人眼里是高洁的象征,松竹梅并称为“岁寒三友”,竹兰梅菊号称“四君子”,春兰、夏竹、秋菊、冬梅 ,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宋代大文豪苏轼曾有诗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可见竹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雅的。

图片1

  竹子的品质是谦虚、有气节、刚正不阿、坚韧不拔的,“戊戌六君子”中,为变法流血的谭嗣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敢于对抗顽固派,毅然选择变法的勇气,都证明他是一个英雄,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仰的英雄,也传承他们的精神,努力让这个时代成为每个人心中期盼的样子。谭嗣同精神犹如竹子一样坚韧不拔,顽强不屈,值得我们学习。

  栎城乡纪委在余庄村把原本一片无人打理的荒芜空地打造成“清风”之地,在此一是为了给群众提供环境优美的休闲之地,二是为了能把“清风”“廉风之气”植入群众心坎里,三是为了让群众对村务财务进行监督,以此彰显农村乡村振兴的决心和信心。

  文化上墙,让廉政扎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一身正气,恪尽在守,服务于民,公信社会。”一首首廉政诗词装饰在文化园外墙,成为美丽新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村里精心设置这样的廉政文化墙,让廉政文化深入人心。不仅美化了环境,风气也变得越来越好!”余庄村一名老党员说,自从建了这个廉政文化园,村里的老年人上午就聚集在一起,晒太阳、下象棋,观看廉政文化墙的的内容,在一起谈论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这些廉政文化墙上的作品,可以起到‘时时提醒,处处敲钟’的作用。”乡纪委书记李新理说,廉政文化上墙,寓教于情、寓教于理,使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时刻受到警醒,鼓舞和激励党员干部要心系群众、清正廉洁、勤奋工作。乡村振兴,廉洁先行。近来,栎城乡以从严执纪为保障,构筑廉洁屏障,以乡风文明为基础,让廉政扎根,用实际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环境整治共齐心,栎城“三捐”显真情

  走进栎城乡境内,随处可见“环境整治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整治乡村环境,发展特色产业”等的标语。连日来,栎城乡一直对所辖居住环境进行集中整治,要求全体乡村干部带头,亲自参与劳动,并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及村民进行“三捐”,实行门前“三包”,让群众自觉养成良好习惯,达到长效机制。

  “清风亭”外张贴的“栎城乡余庄村环境整治三捐活动”光荣墙,捐款的村民一个个身戴红花,面带微笑。一位余姓村民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现在生活好了,我们该出力还是得出力’。村民们纷纷表示捐款是为了把村里建设的更美,让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热爱栎城、建设栎城,人人有责。

  栎城乡纪委在余庄村将“清风”文化融入清廉村居建设,打造了廉政文化阁亭、廉政“三捐”上墙等一系列廉政文化教育阵地。墙廊、庭院、乡道等成为清廉风景线,助推廉洁之风吹进村居农舍。清廉村居是载体,也是阵地,让村务治理清爽,让干部作风清正,让民俗之风清朗,为乡村振兴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清廉栎城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