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辉
前几日有幸到自己仰慕已久的红旗渠所在地——林州市参观学习。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对红旗渠的所见、所听、所感在我的内心产生了很强的震撼。与其说上学时通过语文课本对红旗渠精神的学习是一种向往的话,那么现在就是一种深深地折服和膜拜!人的一生很短暂,干自己喜欢的事业并能有一番成就甚至“造福一方”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基于这种思想,有的人从具体事、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几十年如一日,用“水滴石穿”的精神写出了神话,也成就了自己,焦裕禄在兰考治理“三害”是这样,杨贵在林县修水渠更是这样;还有一部分人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个人进步的跳板,利用工作这个平台放飞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肥皂泡”,“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满天飞,过后如烟云,一路留下的是老百姓的怨言和笑料。扪心自问,作为党员干部,红旗渠精神不但是我们学习上的精神支柱和食粮,更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指路灯和法宝。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头脑解放、与时俱进是基础,务实创新、踏实干事是关键。讲官气、说官话、摆官样使不得,而工作上的“软懒散满”更是要不得。讲正气、树形象、出效率、为民谋福才是党所期望、民之所愿。“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对于这样浅显的道理,大多党员干部慢慢领悟到了,实干、苦干的背后是老百姓的拍手称赞;但还有一少部分党员干部却始终参悟不到,瞎干、胡干的后果是老百姓的不满和唾弃。正如著名作家臧克家在诗中所说:“…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红旗渠的建设,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没有群众的愿望和创造,不会产生修建红旗渠的设想;没有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苦干精神,也不可能建成红旗渠。在红旗渠的建设中,每一寸渠道、每一个涵洞、每一个渡槽、每一座桥梁……,都饱含着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汗水。那么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眼前能否浮现修建红旗渠时惊心动魄的场面?耳边是否响起打钎时的号子声?我们的工作能不能向可歌可泣的红旗渠故事“靠近”?这既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是不是合格的标准,更是检验一个党员干部优秀不优秀的尺码。
作为党员干部,要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这才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成功的法宝!(遂平县纪委监委 徐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