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清风文苑

清风文苑 | 月饼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1-09-21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中秋节又要到了,商店里早早就有各色月饼堆积如色彩缤纷的小山。中秋节,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吃月饼?民俗积淀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心理,月饼只不过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民俗传统,如今色彩依旧靓丽,但哪怕只剩下了一种符号,也是浸透着我们民族精魂与气脉的一个象征。据说,中秋吃月饼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们民族拜月的仪式。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都在演绎着农业时代人们对月亮的崇拜。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那时还有卖兔儿爷的,现在早被米老鼠和樱桃小丸子取代了。传说到了唐代,月饼还不叫月饼,因馅中有核桃芝麻的舶来品而叫做胡饼,是杨贵妃中秋吃饼赏月时,一时心血来潮说就把它叫做月饼吧,便讨好一般把月饼的冠名权归于了杨贵妃。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我国最早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是出于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也就是说从宋代时起,月饼才渐渐大行其市,并且多了团圆的含义,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到了清代,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到了民国,有北平俗曲唱道:“荷花未全卸,又到中秋节,家家户户把月饼切,香蜡纸马兔儿爷,猜拳行令同赏月。”可以想见,在岁月的更迭变迁中,月饼曾怎样的辉煌与深入人心。

  于是,水到渠成一般,传到我们这一代,中秋理所当然要吃月饼,传承了祖先们纯真美好的想像力和对大自然质朴而敬畏的亲和力,成了一种美好的习惯延续着。我们中国的节日从来都是和吃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春节要吃饺子,端午要吃粽子,这和我们国家几千年是农业社会有关,所有节日的吃食,都是对大地的亲近。春节、端午和中秋,是中国传统的三大节,吃月饼自然就变得重要起来。月饼的馅可以百花齐放,但甜是最主要的。在原始的农业社会,甜曾经是人们的向往和欲望,是被古代哲人认为和光明连在一起的两件最高贵的事情。所以,到现在我们还在说“甜美的生活”,把最好的日子用甜来表达。月饼的甜味体现了一个饱尝辛酸的民族长期以来对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生活的由衷向往和礼赞。清《燕京岁时记》中曾有些绝对地说:“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那时致美斋也好,其他店铺也好,卖的月饼大多是自来红、自来白、翻毛、提浆四样传统月饼,馅中的青丝红丝蜜饯果脯芝麻桃仁丰富许多,但糖而且必须是冰糖的甜味是不能够少不能够变的。

  月饼虽然如此“亲民”,但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的。首先,作为普通人来说,月饼的高油高糖含量,不适合多吃,一次吃一块就够了。再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患者不适合吃月饼,因为月饼可能诱发病发。月饼虽好,可不要贪嘴哦。(确山县纪委监委 刘彦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