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苑|走在追梦的路上
从小就有一个梦,这个梦一直在心中不曾泯灭,并不断生长,至今魂牵梦绕。
从小喜欢看书,那时课外书很稀缺,最多的是连环画。知道了许多故事,知道了东周列国,知道了三国,知道了水浒,知道了孙悟空、猪八戒,知道了白骨精,知道了及时雨宋江,知道了武松,知道了李逵,知道了一百单八将。很早开始看大部头的书,好多书都没皮,当时并不知道书名,里面有激烈的战斗故事,有英勇的八路军战士叫史更新,还有汉奸哈巴狗,日本鬼子猪头小队长,后来知道那是《烈火金刚》。
我家前院有一个高中生,他家里的秸秆墙上贴满了报纸和小报,有红头的、有黑体的,我经常去他家伸着长长的脖子看那墙上的报纸。
有时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一张带字的纸,忙捡起来仔细看看,写了什么,有什么好看的故事。
那时书就像粮食一样奇缺。对于读书,真可谓是如饥似渴,就像一个饥饿的人看到面包,看到大白馒头,拿起来就吃,抓起来就看,不用选择,因为没有选择。很庆幸那时的书都很干净,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些面包、大白馒头虽然不能吃饱,但不至于饿坏,能让我们健康地生长。纯正的面包、大白馒头培养了如今的我。
由于书本的滋养,心中悄然升起星星之火,梦见自己的名字也刻印在书上,成为那样的人。
十八岁之前,看到的都是中国书,都是春秋战国、东周列国,水浒三国,革命故事、红色经典等。上师范以后,知道还有许许多多外国名著。自己给自己定下计划,一周一本外国名著,两年时间恶补了外国文学名著。知道了托尔斯泰、契珂夫、普希金,知道了雨果、巴尔扎克、莫泊桑。为了多读多看,往往是囫囵吞枣,来不及细嚼慢咽,来不及消化。
参加工作有了固定收入,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书。身处偏远小镇,没有更多的书籍可以看,每次进城,新华书店是必进的门店。每每买到一本喜欢的新书、新杂志,拿在手里会反复摩挲,久久不忍放下。抚摸新书、新杂志就像抚摸婴儿的肌肤,那么温润,那么亲切。
退居二线以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加快了追梦的步伐。追逐着梦想,那朦胧的梦,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迫切。追逐着奔流,不断学习,慢慢进步。
至老不弃文字事,文中自有水云间。当大多数人都在追逐孔方兄的时候,我在追逐着那似乎虚无的东西,不当吃不当喝,但很快乐。爱就不觉得累,不觉得苦。每当自己的东西变成铅字时,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自豪,一种骄傲。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根本的自信。你可以没有学历,但不能没文化。一个民族没有文化做支撑是不可持久的。除了物质,还有诗和远方。没有诗和远方,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世态不常暖,文字可御寒。虽然我的文字不是字字珠玑,不能令所有人感动,甚至是丑陋的。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功成不必有我,功成必定有我。不断学习,不停地写,久久为功。
脚下有路,手中有笔,所到之处皆是风景。
因为热爱,所以梦想。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唯有热爱可渡寂寞时光。
梦想是灯,梦想是火,让暗夜有灯光引路,让穷途末路花朵盛开。
时间淹没众生,唯有文字还在。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