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丨一片赤诚向党心 一份全心为民情
2021年3月我第一次接到单位机关党委发放的《党员政治生日卡》,我激动不已思绪万千,在党的百年生日之际,回想24年的党龄生涯,除了对党默默地祝福、无言地誓忠外,我却似乎又有那么多的感慨要抒发,那么多的心声要诉说,那么浓的情愫要倾吐。除了感慨就是感激和感恩,能让我们念念不忘的,是党对我的培养和付出,以及对我家庭四代的深远影响。
爷爷是一名老党员,文盲,担任生产队长20余年,由于家在农村生活困苦,买不起书籍。童年时,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听老人讲故事。对党的初步印象源于爷爷经常给我讲有关刘胡兰、董存瑞、张思德、雷锋、焦裕禄等英模人物的故事。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父亲在部队参军服役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转业复员到地方后一直到退休都在基层为党和人民工作。但他对自己要求标准高,给邻里乡亲办了不少实事,受到附近群众的好评。父亲对我要求很严,教育我从小要老实做人,做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也许从小受到家庭的正面教育和熏陶,我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路争先创优的成长经历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真正意义,但追求先进性的动力促使我潜移默化为早日成为一名中共党员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我第一次提交入党申请书是在1995年10月考入大学那一年的第一个月。当时,入学当上班长的我有非常迫切的入党愿望。我连续当了2年的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写了几十份,到升入大二时被列为培养对象,参加院党校的学习培训,大四成为发展对象。经过了四年的学习,虽然我对党的成立、发展、壮大都有了一个准确的认识,但在政治、思想和能力上还无法达到一名正式共产党员的标准。带着在大学没有成为党员的遗憾,我于1995年7月被分配到乡政府,当了一名乡镇干部。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入党的热情依然不减。上班后,我第一时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被列为培养对象。在工作中,我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做了包村、计生、信访、人大、文秘、办公室等多岗位的工作。1996年3月,我参加县委党校的学习培训,被列为发展对象。自此,我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1997年3月我被组织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那一刹那,激动的泪水如溃堤的洪水一般奔涌而出,我奔着梦想迈出了成功的一步。1998年3月我终于如愿以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在几年的不懈追求中不断成长,思想与党更加贴近。回忆起组织的培养、父辈的教诲、工作的历练、老师、同学、同志们帮助的情景,一桩桩一件件都历历在目;看着些许几页的入党志愿书,心潮澎湃,那是我当年亲笔书写、满富深情的表白,句句千钧;是我当年对党许下的诚挚誓言,赤诚一片。
女儿今年7月份即将大学毕业。在家庭的影响和我的鼓励下,她从大一就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作为班干部的她,经过自己的努力和组织的培养,大三就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记得当时女儿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说:“老爸,我没有辜负你的期望,也和你、爷爷一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回顾我入党的经历和走过的路程,先是有一种家庭氛围环境的熏陶和社会影响,到逐步认识学习、理所当然的感觉,再到现在对党有一种融入其中的自觉。 从参加工作至今已有26个年头,我从乡镇政府到县交通运输局,又到了县纪委监委,全新的工作岗位,全新的工作环境,然而不变的是我及我们家庭四代对党的那份情怀,对为人民服务的执着。特别是自2017年5月被组织任命为派驻第八纪检监察组组长至今,我先后被派驻监督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统计局、县盐业公司等六个单位,在点多线长面广问题频发多发且纪检监察组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我时刻提醒自己我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要务是为党工作,第一要求是对党忠诚,第一职责是为党担当;我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心中有戒,则不逾矩”的自觉,“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诱惑;当下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力求在“学深悟透用好”上见成效。
我坚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记入党初心,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讲忠诚,一心跟党走;敢担当,一副铁肩膀;树公道,一碗水端平;勤为民,一腔百姓情;守清廉,一步不逾矩;知忧患,一叶知秋意;不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当年的入党承诺。(泌阳县纪委监委 秦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