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宣传教育>廉政时评

率先垂范 不令而行

发布时间:2021-03-22 来源:驻马店纪检监察网

  最近,网上晒出几张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具的收据,已经泛黄,但字迹清晰。其中一张是井冈山管理局交际处开出的发票,上面写着:伙食费,7天,每天2.5元,合计17.50元;粮票,23斤。

  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井冈山人民格外高兴,晚餐桌上特意摆放了茅台酒、卷烟、水果和丰富的菜肴。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知道后,对负责接待的人员说:“首长每餐四菜一汤,天天2.5元的膳食费,一路上都没喝酒,你们快将烟、酒、水果都收进去吧!”破例安排的晚餐只能按规定换成四菜一汤,小碟盛菜,小碗装汤,餐桌上只剩下四小碟菜和一瓷碗汤。29日离开井冈山宾馆前,毛泽东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前去结账,井冈山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执意不收。毛泽东的工作人员反复讲道理,谈规定,还举出前几年个别工作人员跟主席外出巡视时,因私自向地方索取好处被调离中南海的事例。管理局工作人员才眼含热泪收下毛泽东交付的伙食费,开出票据,交款人写的是“首长”。

  毛泽东不越规、不逾矩、率先垂范的行事风格和生活作风深深影响了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们不用主席具体交代就知道怎么结账,严格维护了国家领导人的形象,让国家领导人时时处处在全国党员干部面前以身示范,产生深广的引领带动作用。知古鉴今,读史明智,重温毛泽东井冈山之行交费的票据及其背后的故事,提醒党员领导干部,要时时率先垂范,处处率先垂范,事事率先垂范,如此才能不令而行。

  关于领导干部的示范激励作用,古人早有论断。南朝梁沈约在《宋书·檀道济传》里有言“率厉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意思是激励文武百官,作战时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所到之处,无不摧陷攻克;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诏策》里说“劝诫渊雅,垂范后代”,意思是勉励告诫时要深远高雅,以自己的言行做示范。孔子在《论语·子路》里告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党员领导干部的正面示范作用就是无言的命令。什么样的领导带出什么样的下属。领导实干,下属就踏实肯干;领导待人接物实在,下属就真心真意待人;领导干部廉洁奉公,下属就克勤克俭、不谋私利。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原是山西省昔阳县的农民,曾担任该县大寨公社的党委书记。1975年1月,陈永贵任国务院副总理,任职期间不拿国家工资。陈永贵每次下基层调研,自己交生活费,从不搞特殊,深深影响到了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所到之处的党员干部,大家都以他为荣、为榜样,严以律己,不搞特殊。做人要遮己、责己,党员领导干部是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的“领头羊”,很多双眼睛紧盯着,更要遮己、责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干起事来响当当,利益面前不争功。

  党员领导干部的“不检点”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垮下来。”南朝梁的太守鱼弘扬言,他做官所到之地要“水中鱼鳖尽,山中獐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庶民尽”,这样的官吏主政一方,何谈率先垂范,只会带坏地方风气。事实反复证明,领导干部如果走“下坡路”,其他人就会有样学样、顺水行舟、一“滑”到底,把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搞坏。一些集体贪腐的案件往往就是因为“一把手”的“不检点”,由“小贪”养成“大腐”造成的。2019年5月,茅台集团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袁仁国被“双开”,茅台集团及其子公司13名高管被查,一批被领导带坏的“靠酒吃酒”的蛀虫浮出水面。原来,被袁仁国用茅台酒拉拢腐蚀、“喝酒只喝年份茅台”的贵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长王晓光,大肆收受变卖茅台酒,利用职权倒卖茅台酒,获取茅台酒专营资格,大发“酒财”。在权力染指下,“茅台酒怪象”迅速扩散,严重污染了地方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委书记姚勇违纪违法,带出其妻子、司机和下属、企业主等一帮人。福建省诏安县委原书记何德发被查后,牵涉出该县副县长、教育局长、统战部长等多人。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贪腐如洪水猛兽,“小虾小蟹”被裹挟其中,泥沙俱下。

  率先垂范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更不是没有诚意的拍胸脯表态,要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贯穿到日常生活里。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一言一语合乎规范,一举一动不越规矩,才能带动其他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尽责、奉献。(确山县纪委监委  朱国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