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四十载 扬帆再起航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首《春天的故事》里所描绘的正是伟大的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着眼世界大局、决策改革开放、拍板设立经济特区的巨变情景。
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在深圳,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有深圳,深圳从原来的一个沿海小渔村,迅速蜕变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现代化大都市,这一切都得益于邓小平同志在关键时刻、关键节点的关键抉择,那就是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近日,正在广东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也于10月14日出席了在深圳举行的庆祝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四十年沧桑巨变、四十年辛苦耕耘、四十年飞速发展,深圳,用一个又一个奇迹筑起了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里程碑!
深圳,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都是广东沿海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虽与香港毗邻,但经济发展却有天壤之别。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场震惊世界的中国巨变拉开了帷幕,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从这里开始。1980年,党中央决定在东南沿海设立几个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探索窗口,深圳作为首批“四个经济特区”其中之一正式走入国际视野。此后,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到处高楼林立,可谓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深圳甚至也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缔造了发展奇迹。
1992年初,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严峻形势,中国的改革开放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部分西方国家和媒体大肆渲染中国在走资本主义道路,国内也有反对改革开放的呼声,甚至质疑中国还是不是在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了进一步坚定部分党内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已经88岁高龄的小平同志开启了“南巡”之路,他一边走,一边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对于身处迷茫中的中国和中国人民至关重要.在深圳,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平同志很欣慰,他当即一字不差地说出自己曾于1984年为深圳特区题写的“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的政策是正确的。”小平同志还掷地有声地说道:“中国只要不搞改革开放,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正是有了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中国人民才能抛下思想包袱,全力投入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唱响了那首耳熟能详的《春天的故事》。
2012年12月,刚刚就任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离京考察,第一站就选在了深圳。这其中的深意耐人寻味,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深圳之行也被媒体称之为“重走小平路”。时隔二十年,党的最高领导人从先辈手中接过改革的接力棒,在深圳,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表示一定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2018年10月,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深圳,总书记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展览馆,在深圳前海,总书记亲切会见前海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们,共忆改革开放,同话沧桑巨变。
又是一个金秋十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深圳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同志就任总书记以后第三次来到深圳,今年,正好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深圳为此召开了隆重的庆祝大会,总书记也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深圳、对特区表示高度肯定,同时也寄予了殷切希望。
沧桑巨变四十载,扬帆起航再出发。我们有理由坚信:深圳的明天一定更美好,特区的发展一定更辉煌!(确山县纪委监委 张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