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苑 | 编扫帚与守底线
编扫帚是一门手艺活,每年玉米种植的时候,奶奶都会在田间地头种上一些红高粱,等到玉米成熟的时候,种的红高粱就可以拿来编扫帚了。
把高粱的果实脱掉,剩下的高粱杆由人一捆一捆扎得整整齐齐,到了冬日就在家慢慢地编扫帚。编扫帚全靠双手把高粱杆一根根的用绳系起来,系绳子很勒手,奶奶的手掌满是勒痕。我对奶奶说:别要编了,这手工活太伤手了,可奶奶每次却说:“这活也不累人,闲着也是闲着,权当锻炼了。”
上个月回老家,刚巧碰到奶奶要编新扫帚,苦心劝说半天不管用,索性就坐下来学学是怎么编织的,我看到奶奶先拿着一根细细的高粱杆,然后用其它高粱杆围着它开始编了起来,就问奶奶为什么最中间要放一根那么细的高粱杆,奶奶告诉我,这根高粱杆是整个扫帚把手的中心,有了它,才可以把一根根的高粱杆围着最中间的这根高粱杆一圈一圈编成圆形,这样人们用手握的时候才舒服。我对奶奶说,中间这根高粱杆太细了,要编好多圈,太慢了,出于心疼,我让奶奶用粗一点的木棒替代这根细细的高粱杆,就可以省掉好多圈,编得也就快一些了。
结果奶奶听了我的话后,把我“教训”了一顿,并对我说:慢工出细活。假如我们用一根粗的木棒替换掉细高粱杆,确实可以少编几圈,编的也会快一些,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棍子太粗会导致中间的空隙变大,编制完成后,扫帚杆中间会遗留很大空隙的。刚编织的时候,倒也没什么影响,可是一段时间后,这个扫帚就用着不舒服了,要么高粱杆会左右摆动把人的手扎破,要么会从中间直接塌陷,扫帚杆外面系的绳子也会散架,根本不能用。
“想不到编扫帚还这么讲究。”我心中想到。
我的奶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能够从编扫帚的手艺中感悟出“哲理”,用她那直白的话语、简单的比喻告诉我做人做事要守住底线的道理,很庆幸,我生长在这个家庭。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教育系统,从一名青涩的学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开始,我还不懂自己的选择,但是在七年的教学生涯里,对数百名学生的辛勤教育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潜心教书育人”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同时心中的责任感也油然而生。
鳏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矣。这份责任感让我明白,作为人民教师只有坚守底线廉洁自律、不收受或索要学生及家长财物、坚守职业操守,自觉抵御工作带来的种种诱惑,规范从教行为、积极传播优秀文化、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诚信,才能沉下心来做好教育工作。
古语有云:为父而不能尽父之道,则家无孝友之子;为师而不能尽师之道,则门无行艺之士。我希望自己能守好底线,提高自己,让孩子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希望孩子们和我一起带着“真、善、美”的理念,在人格成长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平舆县杨埠镇 沙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