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监人手记 ∣ 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种方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惊惶无措,然而在这种纷乱嘈杂的氛围中,我们却能收获一份感动。方舱医院里,一张躺在床上看书的照片让“清流读书哥”成为了新时代的网红,他学习的精神正是我们追求的“正能量”,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他学习的状态振奋着每一个人。
陶渊明有云: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是我们需要始终面对的人生课题,知识智慧来自于学习积累的滋养,道德涵养源自于诗书传统的浸润,工作能力根植于知行合一的薪火相传。作为一名新入职的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崇尚学习、加强学习,在学习中加满能力的蓄电池,厚植本领的肥沃土壤,以过硬的本领在纪检监察事业的征程中昂首前行。
让学习成为生活的方式,不断提升我们认知社会的能力。我们从降生之初便开始认知和学习周围的一切,慢慢成长为拥有独立思维意志、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成年人。在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然而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的今天,我们穷其一生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学会全部的技能。于是我们必须作出抉择,优先选择学习与个体生存、成长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就要主动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法律法律规,不仅要学好学深学透,还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知识、技能的衔接与互通。纪检监察制度的改革,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就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汲取养分提升自己,做好表率。
让学习成为生活的方式,不断增强我们生活工作的乐趣。电影《无问西东》中沈母告诫儿子说:“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是可以增加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乐趣的,我们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感受新天地,这无疑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让我们充满着对生活和工作的激情。习主席指出: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他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在陕北插队时留给梁家河村老乡们的印象之一就是:爱看书,带着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如今也听到很多段子,来调侃当下浮躁的状态。比如,当落日余晖、山河相映时,有人发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感叹,而有人会发出“你看,好多鸟”的叫喊。又比如,在汽车站送朋友时说,“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朋友立刻吼了出来:“你什么时候都不忘占我便宜!”熟悉的都知道这是朱自清的《背影》。可见,不好好学习,不多读点书,不但夸人没水平,被人白白占了便宜都不知道。生活中可以有很多乐趣,读书学习是一种寻找生活乐趣的方式,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的视野才会变得开阔,心灵才能找到方向,境界才能不断升华,生命的光彩才能不断绽放。
让学习成为生活的方式,不断提高价值追求。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古往今来,在学问和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大家,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毛主席一生都热爱读书学习,少年时期,他读书“像牛 闯进了菜园吃个不停”;青年时期,曾在繁华的马路旁、昏暗的路灯下看书;革命战争年代,行军休息的间隙仍不忘读书。毛泽东的一生身边不能没有书、每天不能不读书。最根本原因在于,他从思想认识上、理想追求上清楚“为什么读书”。他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有自己的独特抱负和追求,始终把读书当成自觉自愿的行动、作为从不懈怠的生命实践。毛泽东同志发奋读书是为了实现他的崇高理想、远大抱负、人生追求,是为了指导总结革命建设实践的新理论新思想,是为了汲取经验、增加知识、增长智慧、丰富和完善自己。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既然走进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我们就要始终牢记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要担当起职业给予我们的责任。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要不断提升政治觉悟,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等业务法规,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能力。青年纪检监察干部,要将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业务技能来当做自己的价值追求,向前辈学习经验、向优秀的同志学习方法,培养高尚的情操,追求高雅的乐趣,保持干净的圈子,做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让我们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境界、一种政治责任,多读书、读好书,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接过接力棒,走好纪检监察这条新时期的长征路。(派驻第二十五纪检监察组 丁波)